---动物图片Animal Pictures ---
中文名:鵎鵼
英文名:Toucans
目:鴷形目
科:巨嘴鸟科
读音:tuókōng
6属34种。属、种包括:簇舌巨嘴鸟属(Pteroglossus)(如领簇舌巨嘴鸟(P. torquatus)、曲冠簇舌巨嘴鸟(P. beauharnaesii))、黑嘴山巨嘴鸟(Andigena nigrirostris)、扁嘴山巨嘴鸟(A. laminirostris)、绿巨嘴鸟(Aulacorhynchus prasinus)、黄额巨嘴鸟(A. huallagae)、橘黄巨嘴鸟(Baillonius bailloni)、圭亚那小巨嘴鸟(Selenidera culik)、茶须小巨嘴鸟(S. nattereri)、厚嘴巨嘴鸟(Ramphastos sulfuratus)、巨嘴鸟(R. toco)、红嘴巨嘴鸟(R. tucanus)、黑嘴巨嘴鸟(R. ambiguus)等。
分布:美洲热带地区,从墨西哥中部至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北部,西印度群岛除外。
栖息地:雨林、林地、长廊林、草原。
体型:体长36~79厘米(包括喙);体重115~860克;雄鸟的喙通常比雌鸟的长。
体羽:黑色配以红色、黄色和白色,或黑色和绿色辅以黄色、红色和栗色,或全身以绿色为主,或以黄褐色和蓝色为主搭以黄色、红色和栗色。两性在着色上相似,小巨嘴鸟种类和部分簇舌巨嘴鸟种类除外被评为世界上嘴巴最大的鸟。
鸣声:一般不悦耳,常常似蛙叫声、狗吠声,或为咕哝声、卡嗒声或尖锐刺耳的声音;但少数种类拥有优美动听的鸣啭或忧伤的鸣声。
巢:营巢于天然洞穴中;有些会入住啄木鸟或大型拟鴷的弃巢,或直接驱逐巢主然后进行扩巢。
卵:窝卵数1~5枚;白色,无斑纹。孵化期为15~18天,雏鸟留巢期40~60天。
饮食:以果实为主,也食昆虫、无脊椎动物、蜥蜴、蛇、小型鸟类及鸟的卵和雏鸟。
保护状况:分布范围很小的黄额巨嘴鸟为濒危种。
鵎鵼:巨嘴鸟(Toucans)
鴷形目(Piciformes)鵎鵼科(Ramphastidae)约40种大嘴鸟类的通称,产於美洲热带地区。最小型者称小鵎鵼(toucanet)。厚嘴可占体长的1/3,但质轻,边缘锯齿状。羽色鲜明,各有特色,可作为种的鉴别特征(许多种鵎鵼羽色相同,主要为黑色,胸部有醒目的颜色)。据信其嘴对其他鸟类(包括鹰在内)有威吓作用。取食时必先把果实的碎片在嘴里摆弄,接著突然将头後仰吞下食物。翼短圆,尾通常长。
鵎鵼略具群集性,喜栖于树梢带;亦为最喧闹的森林鸟,可发出隆隆巨响声、号角声与刺耳嗄声。以果实、大型昆虫、蜥蜴和雏鸟为食。其巢筑在高高的树洞内;2∼4枚光滑白蛋即堆於未衬里的穴中,大约16天孵化;孵出的雏鸟全身赤裸,至少须经3个星期才能睁眼,孵後约45天开始过自己的生活。
最大的种类属於鵎鵼属(Ramphastos),长可达60公分(24吋)。动物园中常见的是产於亚马逊河流域的红胸鵎鵼(R.dicolorus,即绿嘴鵎鵼)。龙骨嘴鵎鵼(R.sulfuratus)为动物园的另一常栖客,长约50公分(20吋);体主要呈黑色,而於脸、喉、胸处带柠檬黄色,於尾的腹面带鲜红色,嘴则带多色斑点。山鵎鵼属(Andigena)的种类在安地斯山脉随季节上下迁徙,以觅果实。
阿拉萨里雀色彩较富变化;其中领翼舌鵎鵼(Pteroglossustorquatus)是该属(大约11种)常见於鸟店和动物园的一个普通种,体纤细,长约40公分(16吋),分布於墨西哥到委内瑞拉的雨林中。
鵎鵼又叫巨嘴鸟,包括鵎鵼和阿拉卡鴷等,多为中型攀禽,外形略似犀鸟,喙极大,但重量较轻,嘴边缘有锯齿,嘴上有鲜艳色彩。鵎鵼羽毛的颜色也丰富多彩,黑色较多,杂食性,但主要食果实,其巨大的嘴就是对食用果实的特殊适应。鵎鵼分布于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在亚马孙河下游最丰富,约5属37种。
巨嘴鸟类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它们巨大而绚丽的喙。其中喙最大的当数雄巨嘴鸟,体长79厘米,喙长就占了将近23厘米。巨嘴鸟频繁见人类的各种作品中,俨然成了美洲热带森林的传统象征。在鸟类极大丰富的新热带,或许只有蜂鸟比它更吸引艺术家们的目光。
巨嘴鸟科与拟鴷科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美洲原种。一些分类学者认为巨嘴鸟类与美洲的拟鴷种类当组成一个科,独立于其他拟鴷种类。其他学者则倾向于将各种拟鴷和巨嘴鸟归为同一科的两个亚科。然而,巨嘴鸟类在生理结构和遗传基因上的统一以及表现出诸多不同于其他鸟类的独特特征,使这个富有特色的群体更适合自成一科。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