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7日星期二

黑颈鹤 - Black-necked Crane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图片Animal Pictures

1Black-necked Crane动物图片Animal Pictures
2Black-necked Crane动物图片Animal Pictures
3Black-necked Crane动物图片Animal Pictures

【物种信息】
  中文学名: 黑颈鹤
  中文目名: 鹤形目
  中文科名: 鹤科
  中文属名: 鹤属
  同物异名: Grus nigricollis Przevalski, 1876, 
  中文俗名: 藏鹤 鹤
  拉丁文目名: GRUIFORMES
  拉丁文科名: Gruidae
  拉丁文属名: Grus
  拉丁文种名: nigricolli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Przevalski, 1876
  英文俗名: Black-necked Crane
  世界之最:世界最晚发现的鹤类

【形态】
  黑颈鹤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6公斤。它的颈部和脚都很长,体态婀娜多姿,萧然肃立,黑色的颈羽象在长长的颈部围了一条黑丝绒的围脖,红色裸露的头顶在黑色头部的衬托下更加鲜艳夺目,好像戴了一顶小红帽。金黄色的眼睛后面缀着一块白斑,黑色的翅膀和尾羽衬托着白色的体羽,如同穿了一身色调淡雅的礼服,再配上一张坚硬如凿的腊黄色长嘴和一双漆黑的长脚,显得格外挺括俊美。虹膜-黄色;嘴-角质灰色/绿色,近嘴端处多些黄色。

【分布】
  黑颈鹤在国外繁殖于拉达克,越冬于印度东北部,在我国繁殖于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北部一带,越冬于西藏南部、贵州、云南等地。2006年4月5日,云南会泽黑颈鹤生活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建立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昭通)。

【习性】
  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通常生活在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以绿色植物的根、芽为食,兼食软体动物、昆虫、蛙类、鱼类等。每年3月离开越冬地云贵高原,集群北上,飞抵青藏高原的草甸、沼泽地带,4月下旬开始繁殖,筑巢于沼泽地带地势较高的草墩或泥墩上。
  捕食:用尖嘴在浅水中捕捉动物或从泥土中掘取食物。叫声:一连串的号角声。
  到了秋天,黑颈鹤带着刚刚长大的幼鸟,与其他家族结成十几只,甚至四、五十只的大群,排成“一”字形,“V”字形成“人”字形的整齐队伍,飞越崇山峻岭,到达气候温和的地方去越冬。它的越冬地要比繁殖地相对集中,主要有贵州威宁的草海,云南东北部的昭通、会泽、永善、巧家,西北部的中甸、丽江和宁蒗,西藏拉孜、谢通门、日喀则、扎囊乃东等地的沼泽、湿地和河流等水域,这些地方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又有丰盛的食物,所以每年来越冬的黑颈鹤很多,还伴随有上千只的灰鹤和多种雁鸭类等众多的水禽种类。
  黑颈鹤每年到达越冬地的时间大约在10月底,第二年的2月下旬开始迁飞,时间长达四个月。越冬期间,早晨7点前后它们就陆续飞到沼泽地或向阳的山坡地觅食,有时也到收割后的农田中刨食遗留的洋芋、青稞、荞麦、燕麦、萝卜以及草根等。它们刨食的时候很少用脚,而是用长嘴直接在松土中寻找。越冬期间很少有大的群体,一般是3到5只的小群分散觅食。时而也会飞到牛群当中,与之和睦相处,并啄食它们粪便中的食物或寄生虫。黑颈鹤的警惕性很高,每当有人走近时,便向远处飞走。

【繁殖】
  黑颈鹤的繁殖地比较分散,主要在我国西南的青藏高原和甘肃、四川北部等海拔3500—5000米的沼泽地带,那里空气稀薄,人烟稀少,气候寒冷,5—6月时的气温有时还在零下12℃左右。它们每年3月就来到繁殖地区,当湖沼中冰雪开始消融时,群体便开始分散,雄鸟和雌鸟纷纷四处漫游,寻觅佳偶。求偶时,雄鹤和雌鹤的头颈都伸向前方,发出“嘎——嘎”的叫声,彼此呼应,一前一后地相伴行走,并且展翅偎依,似仙女飘逸,盘旋飞舞。然后雌鸟半展两翅,腿脚微曲,发出“哆,哆”的叫声,雄鸟一边应和,一边从后面跃到雌鸟背上交尾。它们的巢大多营建在四周环水的草墩上、茂密的芦苇丛中,或在人、畜不易接近的湿地上,用枯萎的苔草、针蔺等筑成粗大扁平的巢,中央稍微凹陷,直径约有90厘米,高10余厘米。5月初开始,经常在早晨到中午时间交配,5月底开始产卵。每个巢中通常产卵2枚,偶而也产1枚。卵的形状略似鸭蛋。卵壳呈淡青色或暗绿,夹杂形状不规则的棕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产完第一枚卵后即开始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但以雌鸟为主。30—33天以后,雏鸟就出世了,在出壳当天就能蹒跚而行,亲鸟则在一旁守护料理。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
  生效年代: 1997
  IUCN濒危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 VU C1
  生效年代: 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生效年代: 1996

【濒危因素】
  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黑颈鹤去毛、内脏,取骨晒干,有利尿通淋的功效,治小便不利。因此被利用。
  过度捕猎: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禽类,驰名世界,具有重要的文化交流、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民间以鹤为“神”,历来受到尊崇和保护,但也有不法分子非法捕捉、杀害,甚至有人以吃鹤肉为荣,对其生存造成了威胁。
  栖息地破坏: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大鸟,也是世界十五鹤中被最晚记录到的一种鹤,它是俄国探险家普热尔瓦尔斯基于1876年在中国青海湖发现的。 作为高原草甸沼泽栖息的鸟类,本来在“高处不胜寒”的云贵藏生活、迁飞,与世无争。可近年人类对湿地的开发,抽干沼泽使这些高原涉禽正面临丧失家园的威胁。
  据1992年冬季的数量统计,在我国见到的数量为1268只,近几年又在云南昭通等地发现了较大的越冬群体,数量已超过1500只,估计目前全世界总的数量约有2000只以上。黑颈鹤的生存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有高原地区湖泊的开发利用、建立渔场、修筑公路,以及大规模排水、改造沼泽、游牧区域扩展等。这些人类活动使得沼泽干燥,面积不断减少,干扰了黑颈鹤的正常栖息。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