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3日星期四

游隼 - Peregrine Falcon - 动物图片Animal Pictures

1Peregrine Falcon动物图片Animal Pictures
2Peregrine Falcon动物图片Animal Pictures
3Peregrine Falcon动物图片Animal Pictures
4Peregrine Falcon动物图片Animal Pictures
---动物图片Animal Pictures ---

  中文学名: 游隼
  中文目名: 隼形目
  中文科名: 隼科
  中文属名: 隼属
  同物异名: Falco peregrinus Tunstall, 1771, 
  中文俗名: 花梨鹰 鸭虎 青燕 那青 鸭鹘 黑背花梨鹞
  拉丁文目名: CICONIIFORMES
  拉丁文科名: Falconidae
  拉丁文属名: Falco
  拉丁文种名: peregrin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Tunstall, 1771
  英文俗名: Peregrine Falcon
  
  游隼在美国称为鸭鹰(duck hawk)。隼科(Falconidae)猛禽,学名为Falco peregrinus。遍布全球,但在欧洲和北美分布区的大部地区已变得稀少。美国游隼(F.p. anatum)曾在哈得逊湾一直分布到美国南部,现已成濒危种,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北部已灭绝。日本游隼和其他亚种也越来越少。游隼上体淡蓝灰,下体白色到淡黄,具黑色横斑。体长33∼48公分(13∼19吋)。强壮,飞得高而迅速,能急速俯冲,用握紧的爪攻击并杀死猎物(包括鸭类和滨鸟)。栖息于鸟类丰富的近水多岩的开阔原野,巢是陡崖高处突出的一个浅坑。每窝产2∼4枚淡红褐色的卵。幼鸟5∼6周龄开始长出羽毛。
  因为游隼经常袭击一些低空飞鸟,所以每当它们出现时,这些鸟都会群起逃之夭夭。于是,人类就利用游隼的这项天赋,在机场附近饲养游隼,用它的威慑力赶跑飞鸟。因为飞鸟一旦与高速航行的飞机相撞,会像子弹一样击穿机身,使飞机坠落,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没想到,游隼竟由一种猛禽变成了航空卫士。

【形态】
  中型猛禽。全长约40~48厘米。头顶和后颈暗石板蓝灰色到黑色,有的缀有棕色;背、肩蓝灰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和横斑,腰和尾上覆羽亦为蓝灰色,但稍浅,黑褐色横斑亦较窄;尾暗蓝灰色,具黑褐色横斑和淡色尖端;翅上覆羽淡蓝灰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和横斑;飞羽黑褐色,具污白色端斑和微缀棕色斑纹,内翈具灰白色横斑;脸颊部和宽阔而下垂的髭纹黑褐色。喉和髭纹前后白色,其余下体白色或皮黄白色,上胸和颈侧具细的黑褐色羽干纹,其余下体具黑褐色横斑,翼下覆羽,腋羽和覆腿羽亦为白色,具密集的黑褐色横斑。幼鸟上体暗褐色或灰褐色,具皮黄色或棕色羽缘。下体淡黄褐色或皮黄白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纵纹。尾蓝灰色,具肉桂色或棕色横斑。 虹膜暗褐色,眼睑和蜡膜黄色,嘴铅蓝灰色,嘴基部黄色,嘴尖黑色,脚和趾橙黄色,爪黄色。 叫声:繁殖期发出尖厉的kek-kek-kek-kek叫声。游隼——世界上短距离冲刺速度最快的鸟类。

【分布】
  国内分布: 普通亚种F. p. calidus,迁徙或越冬于我国东北、华北、往南至长江以南、广东和海南岛; 新疆亚种F. p. babylonicus,国内仅见于新疆,繁殖于天山,越冬于新疆西部喀什; 南方亚种F. p. peregrinator,国内分布于江苏、福建、四川、青海、山东和台湾。 东方亚种F. p. japonensis,分布于我国台湾和海南岛。国外分布: 游隼分布甚广,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

【迁徙】
  部分留鸟,部分候鸟。部分在繁殖期后游荡。我国分布的普通亚种和东方亚种在我国为冬候鸟,新疆亚种和南方亚种在我国为留鸟。繁殖期后游荡。

【习性】
  栖息于山地、丘陵、荒漠、半荒漠、海岸、旷野、草原、河流、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也到开阔的农田、耕地和村屯附近活动。飞行迅速,多单独活动,通常在快速鼓翼飞翔时伴随着一阵滑翔,也喜欢在空中翱翔。主要捕食野鸭、鸥、鸿鸽类和鸡类等中小型鸟类,偶尔也捕食鼠类和野兔等小型哺乳动物。主要在空中捕食,多数时候在空中飞翔巡猎,发现猎物时先是快速升上高空,然后将双翅折起,急速向猎物猛扑下来,以锐利的嘴咬穿猎物后枕要害部位,使猎物受伤失去飞翔能力下坠时,游隼快速冲去,用利爪抓住猎物,带到较隐蔽的地方,用双脚按住,用嘴剥除羽毛后再撕裂成小块吞食。有时也在地上捕食。
  游隼体格强健,飞行速度很快。它们在很高的空中飞行,看到水中的鱼会像闪电般地俯冲下来,以锋利的双爪捕杀动物。这些猎物主要是鸭子和海岸鸟类。它的时速可以达到360公里,超过某些飞机的速度。它们的个子大力量强,当它们在半空中以极高的速度袭击飞行中的小鸟时,往往是将猎物撞击到地上,然后再飞回来捡拾猎物。它们也常盘旋空中,一旦猎物被惊起奔逃或起飞,便像箭一样俯冲过去,用爪向猎物猛击,有时这一击竟会打掉乌鸦的头或是在苍鹭背上打出一个鸡蛋大的洞。
  游隼自己通常都不做窝,由于其捕食能力非常强大,因此,一些大型食肉猛禽通常会主动为其筑造窝。值得注意的是,游隼的窝非常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窝,游隼会根据其它鸟类筑造的鸟窝大小、以及位置来选择自己的巢。
  游隼是主要以捕捉其他鸟类为食的猛禽。它们绝大多数都在空中猎捕,捕捉场面非常惊险动人。当它发现目标后,不声不响立即加快速度,追上正在飞行的猎物,用脚掌用力抽打,如果一次打不中,或即使打中,但猎物尚未失去飞翔能力,那么它旧技重演,卷土重来,快速上升到猎物上方,突然俯冲下去重新抽打,使猎物失去知觉后抓获。就在游隼向下俯冲的一刹那,它的时速可达360公里,成为鸟类中短距离飞行的健将。游隼在猛禽中比较凶残,它抓住猎物后,先用嘴啄破其颈部,使它流血过多面死,然后啄去羽毛,把肉撕裂成小块吞食。有时它们饿极了,竟敢去猎捕比它个体还大的野鸭。游隼是候鸟,分布在东北北部至华北;长江以南至广东的海南岛。体羽有明显的黑色条纹。它有很多别名,如花梨鹰、鸭鹘、鸭虎、黑背花梨鹞等。游隼常单独活动在农田、河谷及草地的开阔地区,虽以捕食鸟类为主,但也能捕食鼠类,对农作物尚有一定益处。

【繁殖】
  繁殖期4-6月。营巢于林间空地、河谷悬岩、地边丛林以及其他各类生境中人类难于到达的峭壁悬崖上,也营巢于土丘或沼泽地上,有时也利用其他鸟类如乌鸦的巢,也在树洞与建筑物上筑巢。一般不到没有林间空地和悬崖的茂密森林中营巢。巢主要由枯枝构成,内放有少许草茎、草叶和羽毛,也有的无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2-4枚,偶尔也有多至5枚或6枚的,卵为红褐色,大小为49-58mm × 39-43mm。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卵期间领域性极强,常常积极地保卫巢,孵卵期28-29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抚养,经过35-42天的巢期生活后才能离巢。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
  生效年代: 1997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稀有
  生效年代: 1996

【濒危因素】
  由于DDT等杀虫剂大量使用,导致鸟的食物中加氯烃增加。加氯烃在游隼的体内积累起来,影响了它的繁殖能力,特别是使蛋壳变薄,容易破裂。导致它们的不育,雏鸟畸形,乃至于成鸟和雏鸟的大批死亡。这是造成游隼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生息地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也是重要的原因。

【保护措施】
  原先产于加拿大哈得孙湾到美国南方的美洲游隼,已经在加拿大东北部和美国的东部地区消失。美洲游隼、欧亚游隼、阿拉斯加游隼等几种游隼已列入濒危动物名单。
  由于游隼可以进入人工饲养,因此人们制定了饲养游隼,然后把它们放归大自然的计划。当然,这个计划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能否把加氯烃从游隼的食物链中除掉。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