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3日星期一

缘蝽-coreid bug

缘蝽-coreid bug

缘蝽-coreid bug

缘蝽-coreid bug

缘蝽-coreid bug
  缘蝽
  coreid bug
  亦称叶足啄缘蝽(leaf-footed bug)或南瓜缘蝽(squash bug)。
  异翅目(Heteroptera)缘蝽科(Coreidae)昆虫,2,000多种,分布广泛,有许多是农作物大害虫。卵大,长度常超过10公釐(0.4吋),色暗淡。个体的形、色及大小变异很大,见於各种环境。其翅常在背部凹陷处内。有的只取食植物,有的只取食昆虫,有的两者都吃。南瓜缘蝽(Anasa tristis)是南瓜、西瓜等的重要害虫,约15公釐长,底色黄,上有大量小黑窝故呈黑色,若虫在地下取食,成虫在杀虫药难南瓜缘蝽(Anasa tristis)以穿入的植物部位刺取汁液,因而防治困难。以成虫越冬。春季在瓜苗上产卵块。一季数代。北美的叶足缘蝽(Leptoglossus phyllopus)等的足上有叶状扩展部,吸食豆类、番茄、马铃薯等作物的汁液。体长6公釐,褐色,有白色带跨过前翅。以成虫越冬。温暖地区一年两代。用杀虫药,破坏越冬场所和轮作以进行防治。梣蛛缘蝽(Leptocoris trivittatus)暗棕色,胸部有3条纵行红色带,第一对翅有红色脉。主要食梣树。异稻缘蝽(Leptocorisa varicornis)危害稻、黍。本科其他种俗名胶树蝽、十字军蝽(源出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金合欢侏缘蝽〔Mictis profana〕,其翅上有白色十字纹)等。
  学名 Riptortus linearis Fabricius 属半翅目,缘蝽科。别名白条蜂缘蝽、豆缘蝽象。分布在浙江、江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寄主 主要为害蚕豆、豌豆、菜豆、绿豆、大豆、豇豆、昆明鸡血藤、毛蔓豆等豆科植物,亦为害水稻、麦类、高粱、玉米、红薯、棉花、甘蔗、丝瓜等。
  为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均喜欢刺吸花果或豆荚汁液,也可为害嫩茎、嫩叶。被害蕾、花凋落,果荚不实或形成瘪粒,嫩茎、嫩叶变黄,受害严重时植株死亡、不结实,对产量影响很大。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15mm,宽3mm,体狭长,棕黄色。头在复眼前部成三角形,后部细缩如颈。复眼大且向两侧突出,黑色;单眼突起在后头,赭红色。触角4节,第4节长于第2、3节之和,第2节最短。前胸背板向前下倾,前缘具领,后缘呈2个弯曲,侧角刺状,表面及胸侧板密布疣点和刻点。头、胸两侧有光滑完整的带状黄色横条斑。后胸腹板后缘极窄,几乎成角状。腹部背面浅黄棕色,各节端部有黑色斑。后足腿节基部内侧有1个明显的突起,腿节腹面具一列黑刺,胫节稍弯曲,其腹面顶端具l齿,雄虫后足腿节粗大。臭腺道长向前弯曲,几乎达于后胸侧板前缘。前翅革片前缘的近端处稍向内弯,腹部第1节较
  其余节窄。卵半卵圆形,正面平坦,附着面弧状。初产时暗蓝色,渐变黑褐,近孵化时黑褐色或微显紫红。卵壳表面散生少量白粉,略具金属光泽。若虫一至四龄体似蚂蚁,腹部膨大,但第1腹节小。五龄狭长。一龄体长2.5—2.7mm,紫褐色或褐色,头大圆鼓。二龄体长4.2—4.4mm,头在眼前部分成三角形,眼后部变窄,复眼紫色,稍突出。三龄体长6.2—6.5mm,灰褐色。触角与体长相等。复眼突出,黑褐色。前翅芽初露。四龄体长9.1—9.8mm,灰褐色。触角短于体长。前翅芽达后胸后缘。五龄体长10一11.3mm,灰褐或黑褐色,前翅芽达第2腹节的中部。(图左)
  生活习性 江西年生3代,以成虫在枯草丛中、树洞和屋檐下等处越冬。越冬成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至6月上旬产卵,5月下至6月下旬陆续死亡。第1代若虫5月上至6月中旬孵化,6月上旬至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6月中旬至8月中旬产卵。第2代若虫6月中旬末至8月下旬孵化,7月中旬至9月中旬羽化为成虫,8月上旬至10月下旬产卵。第3代若虫8月上旬末至11月初孵出,9月上旬至11月中旬羽化。成虫于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陆续越冬。成虫和若虫白天极为活泼,早晨和傍晚稍迟钝,阳光强烈时多栖息于寄主叶背。初孵若虫在卵壳上停息半天后,即开始取食。成虫交尾多在上午进行。卵多产于叶柄和叶背,少数产在叶面和嫩茎上,散生,偶聚产成行。每雌每次产卵5一14粒,多为7粒,一生可产卵14—35粒。
  防治方法 冬季结合积肥,清除田间枯枝落叶,铲去杂草,及时堆沤或焚烧,可消灭部分越冬成虫。在成虫、若虫为害期,可采用广谱性杀虫剂,按常规使用浓度喷洒,均有毒杀效果。

0 评论: